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静 2025年11月5日下午,《世界开放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作为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重要分论坛,本次活动继续发布论坛旗舰报告——《世界开放度报告2025》和最新世界开放度指数,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智慧。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协办,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承办。活动设有“嘉宾演讲”、“报告发布”、“商务V”四个环节《世界开放报告2025》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廖凡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主任王学坤共同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报告》由三部分组成: 《报告》以“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使命,以“在合作与安全平衡中寻求开放新共识”为主题,首次追踪开放世界形势、开放全球热点话题和开放世界成功实践,涵盖跨境数据流动、全球供应等前沿问题,提供了跨越35年的深入历史观察。y 和供应链供应链,以及全球南方的工业化。深入探讨全球善治与开放共识的辩证关系,展现中国开放激发的合作共赢新潜力。 《报告》系统分类了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跨国公司与中国互利共赢等方面的开放实践。这表明,中国不仅通过持续扩大开放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世界树立了“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开放”的真理。旨在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前景提供确定性,以“十五五”规划为新起点,为世界稳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相比过去,《世界开放报告2025》实现了四大突破。突破一:国际性、权威性显着提升。首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持专题章节研究,并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初步建立合作关系,显着提升了报告的全球影响力。突破二:开放测量深入推进。世界开放指数的时间跨度从17年扩大到35年,为研究判断世界开放长期趋势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突破三:研究视角多维度拓展。聚焦数据跨境流动、绿色开放等前沿问题,首次引入跨国公司视角,系统梳理高水平开放实践经验。突破4、特殊本章专门讨论全球治理。设立全球治理专章,深入研究全球治理对国家开放水平的影响机制,探索提升开放水平的实践路径。 《世界开放度报告2025》显示,对外开放已呈现“总体收缩、分化加剧、动能转换”的复杂格局。一是总体形势将继续趋紧。 2024年,世界开放度指数同比小幅下降0.05%,比2019年下降0.34%,比2008年下降5.39%,表明世界开放水平处于衰退通道。二是分化日益加剧。一方面,社会开放依然活跃,但经济、文化开放都面临压力。 2024年,经济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22%,文化开放指数同比下降0.58%,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019年和2008年有所增长。另一方面,地区差异变得明显。欧洲、中亚、北美是仅有的两个开放和收缩地区,传统机器开放明显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同比增长0.42%,成为维护世界开放的重要力量。第三,动能变化。世界开放的未来更多取决于新兴力量。南方地区数据流、绿色电力、生产供应链价值链的交汇,正在推动工业化迈向共享、低碳、互联的新征程,有望开启更加多元、包容的开放新时代。 《世界开放度报告2025》显示,中国继续走在开放前列。 1990年至2024年,中国开放指数从0.5891跃升至0.763435年来近30%,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中国开放政策指数同比增长24.6%,开放绩效指数大幅增长37.89%。导致主要经济体的关键指标相同。在当前对外开放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国开放步伐放缓、扩大。 2008年和2019年以来,中国开放度指数分别增长12.44%和1.44%,2024年将同比增长0.5%,位居主要经济体首位。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也展现了开辟中国特色道路的强烈精神,为发展注入了重要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
编辑:严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