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铁必留痕,踩石必留印——《社会主义是靠劳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2 10:30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标题:铁叶印石——“社会主义是劳动创造出来的”系列评论之三从中央八项规定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取得胜利的。中央八项规定仅有600多字。内容虽短,但却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吃到哪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确实要一口吃下去,一口消化掉。不要一口吃一口,一口吞下去,结果不消化。”从杜绝“舌尖垃圾”到杜绝“车轮腐败”,从纠正“会所陋习”到杜绝“天价私酒”和“天价烟酒”,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要了解时间; “抓住中秋了解国庆,了解国庆了解新年,了解新年了解春节,了解春节了解清明节,把握端午节”,坚守每个节点;从十九大、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研究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纠正形式主义减轻当地人负担,一步步推进。如果你做得好,你就会累。八项规定一经落实,n栋党就彻底复活了。全面从严治党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催生风清气正的环境,激发党和国家事业新活力。 “如果不理解中央八项规定就走不下去,为什么还要执行十八条、二十八条规定”?认识“四风”,首先要认识中央八项规定,从“四风”认识党的建设。 “先做好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让大家觉得我们能做好事,做事认真。”用“共产党人最认真”的言行,树立新时代信心的举措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钉一颗钉子,再钉另一颗钉子,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的精神。 一次,他反复告诫“棍棒不懂得做事”,钉子一颗又一颗钉子掉下去,最终徒劳无功。九层平台从破旧的地面开始。 “要做大事,就得存一点钱。” “一环紧一紧,一锤一锤,就能积小胜成大胜”话里有简单,也有深刻的道理,而且还不止八项规定!“就像我们打赢绿水青山的攻坚战,就像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仗,就像我们制定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比如我们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战略……都是一次做一件事。我们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一次做一件事。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曾写下的从政经验:“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精神,不需要新官员点三把火就希望胜利的投机思维。”成功之道在于以全球视野看待一个领域并明智而勤奋地行动。在山东东营,浩浩荡荡的黄河奔腾万里,汇入大海。浩瀚的渤海。 “黄河入海,好宽啊!今天来到这里,已经到达了黄河上、中、下游,心情轻松了。”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倚在黄河口栏杆上眺望远方。我们深入黄河沿线9个省区、长江沿线11个省市,深入推进国家“河流战略”,用系统思维理清治水大局。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谋划布局新时代区域发展战略: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分步部署、一一落实。广阔的地形上点与线相得益彰,为该地区的发展绘制了一幅规划图。实际工作中不能马虎,先做决定再行动。我发展理念深刻演变,形成紧密联系、融合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当地干部说:“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在国家战略下更加坚定地思考、行动”。回顾新时代以来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是说规划好了,不是说全面系统布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实、做全。”不要空想,也不要靠空话活着。真正的努力,就是尊重真理,遵守规律,实现改变主观世界和改变客观世界的统一。紧盯问题、聚焦精准——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强调“找准重点、找突破口”针对脱贫攻坚,提出“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攻坚克难”;针对污染防治,提出“精准治污”;针对城市管理,要求“精细如绣”。 长江经济带,只顾一件事,看不到别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自己思维定势”;消除网络和信息安全,要求放弃“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聚焦要点,谋划长远——形成发展新格局, 强调“重要的事情是在上”、“细节分为下”;开展乡村建设,明确“围绕现阶段农民强烈需要、看得懂、几年后能看到成效的重大现实问题,一件一件地办起来”;围绕群众经济工作,要“走出去,把群众的事一件件办好”……“过了一座山,爬上一座峰,跨过一条渠,再跨过一条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对高级干部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有宽广的担当,还要有真正的办事本领。”在新的征程中,我们将始终秉持负责、求真、务实的品格,以抓铁记、踏石留痕的干劲和韧劲,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无论风浪如何,我们一定会走向更大的胜利。
编辑:郑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