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乌鲁木齐讯11月5日讯(记者郭翠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片热土上,一场由现代技术驱动的产业转型已经土崩瓦解。从激光智能制造的璀璨火花,到大型无人机划破长空的雄姿,兵团制造企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结构调整,描绘了质量发展新蓝图。技术突破:从“智能装备”到“智能大脑” 行走在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激光切割头就像一个灵巧的舞者,精准地在金属板上行走,瞬间将其雕刻成预定的形状。这一切高效精准运算的背后,得益于——自主研发的“激光大脑”系统,能够实时执行复杂的计算。 “我们有具有‘大脑思维’的激光设备。”魏海峰 生产总监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豪地介绍。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加工路径的智能优化,还可以预测设备损耗并自动调整参数,将产品良率提高到惊人的99.8%,加工效率提高40%,能耗降低18%。智能“大脑”为激光器提供动力(总台央视记者郭从月摄) 与此同时,在石河子市,天宇航通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在谱写创新科技的传奇。代号“红燕(HY100)”的国产大型无人机已实现量产交付。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涛指着无人机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说:“我们从开始到完成整个流程花了5年时间,在飞控、航电、通信等重点领域申请了110项发明专利。”产业赋能:传统各领域闪耀“光速活力” 激光技术的注入给兵团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新疆某装备公司的生产车间,因切割精度不够而导致的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已成为过去。天山激光引进三维五轴激光加工后,公司产品合格率从85%跃升至98.5%,每年节省返工成本200万元以上。 “激光技术不仅改变了工艺流程,还重组了公司的生产逻辑。”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明军打了一笔经济算盘:原来工艺需要五步产品加工,而现在激光成型可以一次完成。日均产能由3套提升至8套,生产周期e 缩短了 60%。红岩(Hy100)国产大型无人机(总台央视记者丁安摄)在广阔的新疆戈壁上,“红岩”无人机正在频繁作业起降,执行航空物流任务。李涛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我们获得了Lodrone技术的9条专用航线,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中通、中国邮政、京东等行业巨头,通用航空空域面积超过8.6万平方公里。”无人机物流有效解决了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带来的配送难题,实现了中短途货物的降本增效。生态建设:“两轮驱动”正在塑造制造业新未来。占地21000平方米,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产业。公司采用“四链一圈”的模式,将研发链、产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连接起来。“激光产业是产业链的核心‘连接器’和‘使能器’。”新疆天山激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景川阐释了公司的发展理念。通过MES系统与供应链规划的配合,公司实现了零部件库存周转率35%的提升,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生产线上的员工工作(总台央视记者丁安摄)人才是基础,天宇航通科技在阿拉尔市设有培训基地股份公司构建了完整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执照培训”体系,2024年被民航局批准与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作为大型民用无人机飞行器运营执照管理试点单位,为整个行业输送专业人才,展望未来,严景川充满信心。“我们将深刻洞察激光机床与工业工具的双轨,研发新一代风电叶片激光清洗设备,有望降低50%的维护成本。”从精密加工的火花到无人机的崛起,从单一设备到完整生态,兵团制造企业以创新科技为笔,以产业升级为墨,在天山脚下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在这场变革中隐现的发展道路上,新的制造生态韧性和活力不断增强,为兵团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舒梦清